老劳模立足岗位写新篇
记奋战在炼钢一线的职工劳模张全安
张全安是湖北新冶钢炼钢事业部转炉厂精炼作业区作业长。他17岁参加工作以来,已在钢铁冶炼的岗位上奋斗了28年。他冶炼知识丰富,技术过硬,1995年在全国冶金电炉技术知识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2009年又荣获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
多年来,他没有一刻停下脚步,挥洒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写下了一线职工模范带头人的攻关传奇:
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40余项节能降耗、工艺创新等方面的攻关,其中铁水高热装比工艺开发、泡沫渣工艺开发、轴承钢氧含量攻关、含AL钢结瘤攻关、品种结构调整等十余项技术攻关及新品种的开发,经济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他参与的EBT电炉高铁水热装工艺的开发与推广,获冶钢集团技术进步特等奖;2012年,为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他参与的攻关项目转炉本体能耗指标达-10.68kgCe/t,煤气回收达105.92m3/t,蒸汽回收达76.45kg/t,实现负能炼钢,走出了新冶钢特色的绿色炼钢新路。
老劳模在淘汰落后升级转型中重新定位
2011年12月25日,新冶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关停产量低、排放量大、效率低的炉台。公司正式淘汰张全安所在的原一炼钢厂。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原一炼钢厂、转炉厂、四炼钢厂、二炼钢厂四个厂区整合成新的炼钢事业部。事业部人员优化,管理岗位优化,新员工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岗位的调整都是事业部面临的难题。这时,原一炼钢厂300多人的一次性分流,力度空前。面对心情忐忑,躁动的一炼钢工友还有岗位优化后管理岗位紧张的现状,当时作为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原一炼钢厂长助理的张全安主动要求到精炼作业区,配合新上任的年轻作业长工作。
在张全安的主动带领下,原一炼钢厂300多人的分流工作顺利完成,个别有情绪的原管理人员在张全安的开导下也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多品种、满负荷、快节奏的生产是原一炼钢厂的一大特色,新整合的精炼作业区班长岗位由原来的三人增加到十三人,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带出队伍,培养队伍,每拿到新品种的操作工艺指导书,张全安就会请技术人员给大家讲规程要点,请冶炼专家分析研究对策,与大家一同讨论,组织员工培训,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员工。新作业区整合以来,经过他一手“传、帮、带”的员工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有的走上的助理、调度主任、主任工程师等岗位。
2015年,按集团和公司要求,炼钢事业部转炉厂跨事业部推广复制精益生产管理,张全安迅速改变了老观念,接受了“精益生产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是新冶钢精益生产项目的推动者”的新思路,在意识上真信、真学、真做。他主动参加各种精益化学习,将精益与现实生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精炼降本最大的弊端——电耗居高不下,张全安全面分析冶炼全过程,通过5W1H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提高了员工操作水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冶炼时间;通过合理组织生产,减少钢水滞留时间,降低过程中的热损失;跟踪各班组停送电情况,总结出合理的供电曲线,提高热效率等等,2月份、3月份转炉厂吨钢电耗突破80kwh/t难关,分别为78.46kwh/t,79.16kwh/t,累计降本达827291.6元。
过去轴承钢钢水纯净度不够、氧含量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转炉厂的炼钢人,张全安主动向领导提出对提高轴承钢水纯净度和降低氧含量技术攻关。精炼生产中要加大前期沉淀脱氧的力度,因为Al的化合物熔点高,颗粒小,在钢水中上浮速度慢,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分析,第一样成分按新工艺要求控制。利用扩散脱氧保证整个精炼炉的还原气氛,同时控制好渣系,保持其活度,使钢渣容易吸附夹杂物且张力增大,从而获得纯净的钢水,RH炉提升气体重新调整,通过65行,325炉钢的试验,转炉厂的氧含量稳定在5.5ppm以内。
老劳模在责任面前写新篇
家人心疼他患腰椎盘突出的身体,怕他每天起早贪黑,24小时盯着工作身体吃不消,劝他申请到轻松的岗位,而张全安却笑着说:“劳模就应该敢于担当,如果在责任面前退缩,那我就有愧于这个劳模称号了。”
安全没有小问题,他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这种“安全第一”的理念也贯穿在钢包管理中,通过加强对滑板耐材质量的监控验收,提高员工检验水平,同时严格检查滑板机构,极大的增加了滑板使用安全系数,目前安全生产炉次(非因滑板问题造成跑钢)已逾5万次,远远超过了行业万分之四的要求。
集思广益开拓工艺创新。炼钢是个技术活。作为炉外精炼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提高钢水的纯净度是他不断改进的目标。2014年1月初,他以所有钢铁生产中要求最为严格的钢种之—轴承钢为典型开展攻关,通过优化渣料及脱氧材料加入时机、快速造白渣、稳定Al损等系列措施,成功将氧含量由7.3ppm降低至5.2ppm,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提高含S含Al钢可浇性,通过调整脱氧方式、喂线时机及Ca处理等操作,成功将38MnS6等钢种重接由3.45次/行降至0.94次/行,有效提高了成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未雨绸缪保障设备运转。他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进厂早巡,检查设备就像照顾小孩子,任何部位他都得亲自查看一遍。今年3月,他发现RH炉真空管道有细微的变形,联想到管道在处理钢水时承受着较大的负压力,渣粒掺杂在高速流动的气体中被抽出时,会摩擦管壁使其变薄,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大面积的坍塌,他立即组织人员在真空管道外壁上每隔一米加一个包箍,整改之后效果明显。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排除设备隐患、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一个缩影。
身先士卒发挥劳模带头作用
张全安是老劳模,但每天都像钉子一样扎根现场。生产现场免不了会有很多事,他带头,大家齐力,大事也变成了小事。
每个月的25号是炼钢事业部检修的日子,RH炉则是精炼作业区检修的重点关注对象,不到半天的定修时间使得检修工作显得有些紧凑,往往是稍等热弯管冷却,他便带队,开始热弯管的清理工作,主要工作是清理热弯管上积集的废钢,如果不及时处理,真空时落入钢水中的废钢会氧化钢水,影响钢水质量。而由于废钢聚集的地方无法通过设备来清除,只能通过人工用钢管杵落。40多度的高温,漫天弥散的粉尘,滚滚的热流都无法阻挡大家齐心协力的热情,等到弄完时,大家望着彼此黑乎乎的脸庞,都相视一笑。
张全安说:生产就得肯吃苦。每次遇到新品种生产,现场必定有他的身影。锚链系列22CrMnNiMo、高压锅炉系列12Cr1MoVG、非调制钢系列YF1035、高合金钢H13、P91等新品种生产现场,在调整成分时,他是炉前工;在钢水运转时,他是调度员;在RH真空时,他是主操工,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每每此类钢种正常生产便是一整天,如果中间出一点小问题,回家时便早已夜深人静。
- 上一篇: 全国劳模刘云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 下一篇: 扎根生产一线 专注工装模具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