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石先模

黄石先模

以殡葬为生,为生命而行

发布时间:2017-05-03  来源:titleEn   返回上页

 

                                        以殡葬为生,为生命而行 

                                       —黄石市殡葬管理所杨良生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他的职业是驻足在生命旅程的终点,常跟遗体、亡灵接触,确被世俗视作不吉利、不干净。他的工作内容,外界听来都会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就是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他却冲破各种世俗偏见,一干就是26年。他叫杨良生,黄石市殡葬事业队伍的中坚力量。
        自1991年加入殡葬队伍,杨良生一开始在殡葬工作一线当一名司炉火化工。由于他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学习技术,仅用一年时间就熟练的掌握了遗体接运、化妆、整容、防腐、火化等技术。长期以来,殡仪馆实行的是24小时服务制度。无论是晴雨昼夜,酷暑严冬,还是逢年过节、双休日,都要随时待命。从业21年来,杨良生同志经常深更半夜被叫去接运遗体。在这些最脏、难度最大、不被接受的工作面前,他无怨无悔,凭着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殡葬事业的热情,他用过硬的职业技术和素养给逝者带去最美的尊严,给生者留下最温暖的慰藉。

       2015年6月6号那天,市局接到省民政厅指示,要求从黄石调派几名殡仪人员到监利参与“东方之星”翻沉事件遇难者遗体善后工作,市民政局非常重视,指示殡仪馆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火速赶赴监利开展支援工作。“支援监利”,任务就是命令,当天正是星期六,杨良生同志恰巧休息,之前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放下电话,他来不及多想,匆忙收拾几件换洗衣物,立即出门与其他同志汇合。下午2点,杨良生马不停蹄,开车赶赴监利。这次临时调派,杨良生本人当时也不清楚将要做些什么。一路上,他只意识到,这次任务非同一般,不仅代表的是黄石殡仪馆,更代表的是黄石民政的形象,一定要克服困难坚决把任务完成好。一路奔波,到了监利殡仪馆,没有休息片刻,杨良生便在上级的安排下,领取了防化用品,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一开始,杨良生跟另外三名同志分在一个组,主要任务就是收殓。因为当天“扶正打捞”,是遗体出水最多的一天,所有被打捞上来的遇难者遗体分别被送到监利、洪湖、江陵三个殡仪馆,杨良生所在的监利殡仪馆是存放遗体最多的一家。说实话,干了20多年的殡葬工作,也见多了生离死别。但当时的那种场面还是让杨良生本人感到震惊和心痛。进入监利殡仪馆的一个大厅,面对的不是一两具遗体,而是密密麻麻地停放了近百具刚刚打捞上来的遇难者遗体。这些遗体被江水长时间浸泡,有的已经变形、腐烂……头一次面对这么多死者,他感觉自己的心底冒出阵阵凉意。想到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就在一瞬间葬身江底,留下的是亲人无比的悲痛,杨良生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无比沉重。

       面对逝者,面对他们的亲属,面对组织的信任,杨良生的任务艰巨而神圣。此刻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全力以赴,克服困难,把收殓工作做好。 
       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而条件是艰苦的。因死亡人数众多,从全省各地调来的殡葬工作人员比较多。从早上5点多钟开始工作,一直紧张地工作到晚上12点多钟,交班后赶到监利的一家福利院临时腾出的房间休息,只睡三、四个小时,早上5点钟起床再赶到殡仪馆,开始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当时全省多个殡仪馆调来近百人支援善后遗体处理工作。监利是个小县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各种资源非常紧张。一开始,殡仪服务设施、设备非常缺乏,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虽然任务艰巨,虽然条件艰苦,但面对突发的灾难,面对组织的重托,大家都卯足劲地比着干,没有人叫苦叫累。第三天晚上,又重新进行了分班分工,杨良生改为参加夜班工作,一个组7个人,杨良生因表现出色,负责夜班的带班,协助组织开展工作。工作时间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的早上7点。相对于白天工作,上夜班人更容易疲劳、也更辛苦。突然调整作息时间,休息的地方蚊虫也比较多,条件也有限,加上面对这样的惨烈场面,人是无法平静的,睡眠质量无法保证。但就是这样,杨良生也没有任何意见,未提出额外的要求,此刻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竭尽全力,处理好每一具遗体,让家属见到逝去的亲人时心里能够得到哪怕一丝安慰。 
      由于工作人员来自各地,过去的工作方式都不尽相同,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中,杨良生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时候引导员来通知火化事宜,或者有遗体从别的殡仪馆送过来,都是口头通知,流程非常简单,接收工作也显得比较随意,几乎没有人来作进一步的核对。 
       当他发现面对这么多遇难者,却缺乏规范的流程时,就很难避免不出错,而对于这样一次重大的意外事故,一旦出错,既是对死者极大的不恭,也无法面对悲痛的亲属,这种错误是万万不能出现的。于是杨良生立即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很快他的建议引起了重视。之后,所有的遇难者遗体接送、火化都有了比较规范的交接制度,都采用了书面移交,各种信息登记都比较详细具体。在收殓过程中,也要对遗体的编号、出自哪个舱室等信息进行反复核对,确保了每一名遇难者信息资料的完整。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带班人员,但他始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比其他人更重一些。他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到岗,做好交接班工作。每次交接班都要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哪些遗体要火化、哪些遗体要二次收殓、哪些是等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哪些是家属提出特殊要求的,都及时进行登记,交待得清清楚楚,保证不出半点差池。随着遗体集中处理结束,在任务不是很大时,他总是安排大家利用工作间隙抓紧时间休息,他自己负责值守。因为这个时候可能会有新增的遗体送过来,会随时有遗体要进行火化。同时他还趁空核对每一位遇难者的信息,保证各种资料齐全、交接手续完备。特别是二次收殓后要火化的遗体,再一次反复核对编号、死者姓名、DNA检测资料等详细信息。 
        经过水长期浸泡的遗体处理难度很大。每个家庭都要进行遗体告别,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他都是小心翼翼的,使出浑身解数,将遗体整理得更自然一些,尽量让死者的遗体仪容更加安详,这样家属告别时能够得到更多一丝的安慰。在监利的10天里,杨良生参与处理遗体120多具,为翻沉事件善后支援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湖北省救援和处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以殡葬为生,为生命而行”,司炉、收敛、化妆、整容、防腐、入殓、接运,每个岗位上都经历过,平均每天都要处理十几具的遗体。21年来,杨良生同志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及岗位能手。他把殡葬事业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常说,“尽管世俗的偏见、社会的歧视、朋友的疏远曾给我带来过困惑和压力,但我不会因身为一个殡葬人而自卑,相反我感到光荣,殡葬工作是一份有爱的工作,我热爱这份工作,做好这份工作,就是在传递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