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差”的社区平安梦
——黄石市公安局铁山分局盛洪卿社区民警刘治松同志
先进事迹材料
他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老邮差”,因为群众找他办事都会享受到“一站式”的上门服务。他对单位领导说:“我今年57了,希望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因为他想在自己退休前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早已过了爱做梦的年龄,却始终有一个梦想萦绕心头,因为他想为社区群众打造一个幸福安康的治安环境,那是一名社区民警对管理社区的最大梦想——平安。
他就是黄石市公安局铁山分局盛洪卿社区民警刘治松同志。36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先后在派出所、政保、预审、治安、经侦、监察、政工、办公室等警种工作,几乎干遍了公安机关所有的岗位,独独没有当过一天的“片警”。2011年元月黄石市公安局警务改革试点工作在铁山分局开展,当时在分局机关工作的刘治松积极拥护警务改革,主动下到基层,担任了盛洪卿社区民警,圆了自己的社区民警梦。他的一些亲戚朋友知道后都说他太傻了,55岁的人在机关混到退休就行了,何必下到社区风吹雨打,走家串户,而且盛洪卿社区是铁山地区有名的城中村,流动人口密集、社会治安状况复杂,管理的担子最重。但刘治松同志既没有听旁人的闲言闲语而退缩,也没有面对复杂的治安局面而畏难,而是像邮差一样奔走在社区的小路上,一户一户居民的走,一件一件纠纷的调,一起一起案件的办,逐步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同,2011年至2013年盛洪卿社区刑事发案比警务改革前一年(2010年)连年下降了15.6%、27.3%、45.9%,2013年盛洪卿社区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在全市位居前三。他也在2012年1月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社区民警”,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2013年又被评为“全省最佳社区民警”。他的主要事迹有:
1、苦练基本功,让社区群众了解我。初到社区工作,刘治松主动到居民盛老汉家中走访,向他介绍自己,并询问他对公安工作是否满意。盛老汉说了一句:“我都不认识你,怎么满意?”一句话,让老刘整整思索了一天,让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群众说公安机关一个“好”,必须从头开始,苦练社区警务的基本功,为社区群众服务好,在工作中让社区群众了解自己。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赢得群众,扭转局面,一方面在走访群众时,他都将群众身边的难事、烦事都记在脑子里,回家进行整理记载在日记本上,日后主动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如去年入冬后,他针对盛洪卿社区是城中村,很多居民在傍晚外出时都保留了农村生活的淳朴观念,认为周边有邻居大门关不关不要紧,甚至将摩托车停在门口不锁,极易发生被盗案件的现状。认真分析辖区内发案地段和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防控工作,他每天都坚持到社区转几圈,有时一直到深夜。他制作了红色的摩托车防盗提示单和蓝色的门户防盗提示单,巡逻时看到群众家门口停有没锁的摩托车,便迅速寻找车主提醒,找不到车主的,马上在车头醒目位置贴上自己制作的提示单;看到大门没关或者没关好的,他就敲门喊主人,让他把门关紧。如果家中有老人的话,他还专门为其讲解电器和煤气安全使用知识,提醒居民注意提高安全意识。通过不断与居民接触,社区群众认识了他。刘治松认为做社区警务工作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接待好来访群众,发动好群众。在宣传发动群众开展防范工作时,他通过日常的宣传,与小组长或一些较健朗的退休职工、低保人员交朋友,并把热心公益活动人员、志愿者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在社区周围日夜巡逻,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再一方面勤用腿功。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跑腿。刘治松是既勤跑又会跑。白天重点跑家里有人在的,早晚跑在工作早出晚归的,节假日跑在外地工作的。第一次没见着人,第二次再去,直到见到人,确实难见到人,他就先从邻居那里了解外围情况,建立联系方式,对社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慢慢地社区老百姓家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讲,有什么情况也愿意向他反映了。
2、夯实基础,让社区群众信任我。刘治松通过30余年的公安工作经历,执着的认为无论警务工作、警用装备如何现代化,人口管理始终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根本,只有管好了人,才能管好辖区治安。工作中他一方面管好常住人口,依靠社区居干与民警共同逐户上门,逐人核对,入户访查。掌握辖区的实有人口对刘治松来说只是初级阶段,如何在管理中服务居民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2013年远在河南省工商银行的职员毛彩霞的父母,十余年前随单位搬迁到武汉,但户籍留在了盛洪卿社区,毛彩霞一直想把父母的户口迁到武汉。2013年5月12日毛彩霞专程请假赶到铁山,咨询完户籍政策后,毛彩霞吃不准自己要往铁山跑几趟。得知毛彩霞的难处后,刘治松二话没说,让她把办理迁移的相关证件和材料交给自己,并记下了联系电话。2013年5月24日,刘治松就将迁移证和相关证件寄给了毛彩霞,几经寄件往访老刘为毛彩霞父母办理好户籍迁移手续。毛彩霞原以为要多次跑路的事情就“一站式”完成了。毛彩霞感动之余,提笔向市局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由衷感谢之情。另一方面服务暂住人口。工作中老刘变对暂住人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积极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以人性化的服务,使盛洪卿社区这个暂住人员密集的城中村的暂住人口得到有序的管理。再一方面帮扶“两劳”释放人员。刘治松以管控只是手段,帮教转化才是目的的理念管理帮扶社区管控的重点人员。社区一个刑释解教的小青年去区一家引进公司应聘,面试后公司原则上同意聘用,但要进行外调。几天后,公司人事部派人到社区了解情况,明确提出录用对象如有违法记录,公司不予录用。孩子的母亲找到刘治松,得知这一情况后,刘治松亲自找到公司经理,把孩子的过去经历和现实表现原原本本的告诉对方,并恳请对方出于挽救帮助失足青年的大局考虑录用这个孩子。交谈中,刘治松诚恳地说,“我是社区民警,对这孩子非常了解,我敢替他担保!”。刘治松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对方,公司经理当即表示,“冲您,这个孩子我们也要了。”孩子的母亲逢人便说是刘警官给了孩子改过自新机会。
3、扎根基层,让社区群众支持我。刘治松同志认识到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就要办好群众的事情,做群众的贴心人,让社区群众支持我。三年来他扎根基层,做好了这样三件事。一是肯干小事。刘治松同志在社区工作中不管事大事小,也不管份内份外,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如2012年5月25日,老刘接到社区居民柯莉从广东惠州打来的电话。她说自己的父亲78岁了,想办二代身份证,但行动不便,想让刘警官给自己的父亲帮忙办二代证。刘治松让柯莉给他父亲到照相馆拍了登记照从网上传给他,然后自己贴钱将照片拿到照相馆修正,为老人办理了二代证,并自掏腰包把证件给柯女士寄到惠州。二是能办大事。2012年8月24日下午到辖区巡逻,发现四辆摩托车有三辆未锁,便上前敲门,提醒外面停放摩托不安全,同时以警察职责在屋内巡视了一遍,发现屋内好像有铜锭,引起了他的警觉,随后向队领导报告,很快破获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库房被盗的铜锭10块和4块铜陀(约半吨重),价值三万元的刑事案件。2013年7月13日,刘治松例行到村里某居民小组开展“日访五户”工作后,回到办公室开始录入走访信息。当他录到村民冯某儿子的信息时,发现冯家19岁的儿子系武汉一系列持刀抢劫案件在逃嫌犯,迅速查明并将冯某成功抓获。后冯某被移交武汉警方处理。三是善解难事。社区居民家庭不和、邻里纠纷等时有发生,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一旦没有处理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刘治松则善于调解这些矛盾180余起,岂无反复。他不厌其烦,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有足够的耐心,做到“热心肠、冷处理”,把问题调解得使群众满意为止。老百姓很容易满足,而这种满足的要求有时是很细微的。为社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使老刘了解到更多真实情况,赢得更多、更真的民心,也为进一步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添加了坚实的根基。
三年多来,刘治松先后为400多位居民送证上门,为600多位居民“一站式”代办了证件,为70余位行动不便居民上门办理了二代证照片,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老邮差”的绰号,而他心中的社区“平安梦”也在他的努力下,在社区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下正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