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改革

工会改革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5-23  来源:titleEn   返回上页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涌,“四个全面”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对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来说,“改革创新”更是贯穿了过去五年工会工作的关键词。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在全国总工会进行改革试点,更在全国工会系统吹响了改革创新的号角。

    时隔两年后,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推进群团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8月26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全国总工会在会上作了发言,汇报阶段性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为工会改革和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昭示着工会系统改革创新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一路走来,从全国总工会到地方工会,自上而下、层层带动、上下联动。工会改革的触角已经全面深入到工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在继承发扬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为工会工作注入了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张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

    【镜头】“《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7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定25项制度文件而实际出台了35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3月28日,《关于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在《工人日报》刊发,向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展示了检验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底气。这份底气,源自全国工会改革创新中的努力与实践。

    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自2015年11月全总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严格执行《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动员全国工会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来,推动一条条改革举措逐渐变为现实。

    改革试点是党中央交给全总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工会在推进改革中始终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健全完善传达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工作制度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要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修订全总党组工作规则、全总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建章立制、统一思想的工作,确保充分发挥全总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坚持问题导向,工会改革围绕“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和全总机构设置,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完善维护职工权益制度和机制,着力做强基层夯实基础,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创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等各方面全面展开。

    随着改革推进,一项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农民工当选全总副主席”!在2016年1月17日闭幕的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上,全国劳模、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同时,全总十六届九次主席团会议推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

    随着改革推进,产生了这样的数据——“全总执委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12名,比例由11.6%增至15.4%;主席团成员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3名,比例由9.9%增至13.5%。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委会委员、常委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均提高到9%以上,并分别增设2名兼职副主席。”“全总将6个主要职能部门整合为3个,事业单位由18个减少到13个,机构整合过程中对149名干部进行了工作岗位调整。”

    强筋健骨,方能增强活力。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职工建功立业载体和方式,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制度机制,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努力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工会工作载体机制,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强基才能固本。为夯实基层工会基础、增强基层活力,工会改革工作加大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将精简的50个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以此带动省级、市级地方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同时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带动各地工会将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为进一步密切机关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建立健全基层联系点、调查研究、基层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谈心和征求意见等制度,积极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拓展了联系职工的新途径新方式。

    激活全身每一个“细胞”

    【镜头】2017年4月19日,宁波市乡镇(街道)工会兼职化改革推进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召开。作为浙江省17家县级工会先行改革单位之一,北仑区总工会自2015年起,开始探索工会干部兼职化改革。通过吸收优秀职工代表进入街道工会领导机构,增强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进一步充实街道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会工作力量,强化了乡镇(街道)总工会“桥头堡”建设。

    工会改革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全总机关,只有激活全身每一个“细胞”,让各级工会改起来、转起来、强起来,整个肌体才能焕发活力。

    如今,放眼全国工会系统,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上海、重庆工会改革试点工作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工会的改革鼓点敲得正响。

    ——优化职能,建立扁平化的高效运转模式。

    上海市总工会将原有的13个机关内设机构整合为9个,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选配1名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建立工会机关工作人员“2+l”(专职、兼职干部+工会志愿者)使用机制,市总机关精简53个编制,全部下沉到街镇(园区)工会;按照“小机关、转职能”目标,重庆市总工会由6名专职副主席减少为4名,新增2名挂职副主席和4名兼职副主席,不唯学历、不唯职级、不唯身份,请农民工、劳模、一线工人参与到工会领导机构中来,精简6个机构和123名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通过“减上补下”和同级调剂,强化了区县工会力量;广东省总工会将省总常委、委员、代表中基层代表的比例分别提高到15%、30%、70%以上,省总领导班子挂职兼职比例达50%以上。

    ——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各级工会通过各种措施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努力使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激活“神经末梢”。

    河北省总工会大力推进县级工会和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建设,2015、2016年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每年投入860万元,为每个乡镇(街道)工会配备1名专职工会工作者,壮大基层工会干部队伍。青海省、市(州)总工会从工会经费中分别拿出6%、4%的比例,作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工作经费。

    ——各地工会不断拓展联系职工路径,通过创新入会方式、拓展普惠服务,创新服务职工体系,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着力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着眼职工群众的共性需求,福建省总工会对传统工作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了面向所在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的“两大工程”和“两大活动”,即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职工温暖工程,“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和“创建职工之家、争当娘家人”服务基层活动,创新工会工作载体机制。

    以职工获得感检验改革成效

    【镜头】动动手指,线上加入工会轻松实现;点点屏幕,法律援助送到身边;天天关注,会员福利一手掌握,学习培训、技能升级、心理安抚……一键通达。上海市总工会“申工社”APP自2016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掌上工会,温馨家园。” 据统计,2016年有2600多名职工通过网上渠道实现入会。在首届“上海工匠”选树活动中,共有142名职工在申工社APP上“自荐”申报,最终3人成功当选。

    把改革成效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是工会改革的重要目的。

    如今,下班之后,天津滨海新区空港青年公寓一派热闹景象。住宿在公寓的职工们,纷纷来到公寓文体中心,或看书、或观影、或健身……负责中心日常管理的公寓工会7名工作人员依据职工的作息时间采用轮班制,保证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时间从10时到21时,全年无休。

      “职工上班我上班,职工下班我服务”,不止在天津滨海新区工会,在全国工会系统,“错峰服务”模式渐成常态,同时随着服务内涵逐步丰富、水平快速提升,已成为服务职工的新品牌。

    在工会改革中,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改革的主角,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转岗分流,工会把岗位送到了家门口。”在河南,针对国企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人员增多等新情况,省总工会举办重点行业(企业)就业招聘月暨网上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积极为广大职工送岗位、送技能、送创业项目、送维权服务,全省各级工会举办招聘会520场,组织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21.9万人次。

……

    职工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职工满意与否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

    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巨晓林、李斌、赵郁、窦铁成、贾向东、朱雪琴、耿家盛……这些广为人知的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在工会改革中走进了“娘家人”队伍,有了新的角色——工会兼职副主席。

    农民工融入城市还有哪些困难?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面临哪些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权益如何保障?他们开展调研、参与决策、反映职工呼声,正如巨晓林所说“我就来自基层,出去调研,大家都爱跟我说心里话。”

    “这样的工会兼职副主席越多越好,这样的改革我们欢迎!”来自职工群众的肯定,是对“娘家人”最大的褒奖。

    闻鸡起舞正当时。工会改革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